【澳信人物志•2018年02刊】澳洲读博

By

01 二月 2018

辗转了好几班公交车终于到了霁哥的学校—新南威尔士大学。即使是周六的上午,校园里依然熙熙攘攘的有许多学生。刚巧赶上学校盖楼,叮叮当当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霁哥看了看拔地而起的一栋栋楼,悠悠地说:”这都是咱们留学生的学费啊”。 跟霁哥关于博士这个深奥话题的探讨就由此开始。

记   者 |Erin

受访者|霁哥
编   写 |Erin

1

新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霁哥的故事
导 语辗转了好几班公交车终于到了霁哥的学校—新南威尔士大学。即使是周六的上午,校园里依然熙熙攘攘的有许多学生。刚巧赶上学校盖楼,叮叮当当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霁哥看了看拔地而起的一栋栋楼,悠悠地说:”这都是咱们留学生的学费啊”。 跟霁哥关于博士这个深奥话题的探讨就由此开始。

2

(Hilmer  Building)

3

(霁哥的院系)

霁哥学的专业叫做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所在的这栋楼叫做Hilmer Building。走进这栋楼扑面就是一阵凉爽,瞬间隔绝了外面狂躁的热气。霁哥一路走一路跟我介绍,这个区域是休息区,这个区域是会议室,这个区域是教授办公室,楼里还有厨房冰箱餐厅。看起来博士的生活如果没有研究课题的辛(ku)苦(bi)的话,还是可以生活的有滋有味的。

因为是周末,霁哥的实验室大门紧闭,我也只能从门缝里窥探一下门里充满科技感的世界。作为一个文科生,感受到的只有机械的美感,却完全不明白这些个庞然大物是怎么运作的,眼里只有满满的钦佩。

4
(霁哥的仪器)

霁哥说:我是怎么开始读博士的呢?

我一开始在墨尔本上高中,本来想考墨大来着,但是高中没好好学习,英语贼差。没办法,进不了墨大,也是同学建议来新南,我也觉得挺好,就试一试吧。当时我们这个系的录取分数是75,我在维州的分数是82,转过来加分之后大概有86,反正就进来了。

我入学的时候填的申请是材料工程,因为我分数不高,新南其他工程都是九十多分,我的分数也进不了,只能读这个专业(汗)。本来想说读完第一年转其他的专业的,但是读完第一年回想一下,觉得这个专业挺有意思的,还想继续学。比如第一年会有一个design的课,就是给你一个材料,你把它拉形变之后它就会保持形变之后的形状,但是你把它放在热水里面它就又回到初始的形状了。我当时就觉得:哇!这个好神奇,可以做永动机啊,你看只要有一盆热水和一盆冷水就可以永动啊!然后大一的一个学期我们就设计类似的东西,还挺好玩儿。

读了第二年,会接触一些基础理论的东西,比如,盐的晶体结构是什么样的。然后会学一些细一点的东西,比如,热是怎么传导出来的,半导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磁性,当时就觉得,哇好厉害,好神奇。

然后就继续读,读到大三大四。我们一共有四年,第四年就一边读,一边做试验。大四做研究就要开始选导师,我现在的老板(导师)就问我,你为什么要选我这个课题,我很诚实的说:我想读博。然后就被录取啦~

5
(霁哥桌上的各种材料样本)

6

(霁哥工作照

霁哥说:怎样才能读博呢?

如果是本科直博的话,对你四年的成绩有个所谓的Weight Percentage的算法,你第二年的成绩只占你总成绩的20%,大三占30%,大四占50%大致这样。(这个是霁哥当年的数据,跟现在可能略有出入)总之,你四年的总成绩达到70分就可以申请读博,超过75分就有很大的几率拿到奖学金。

递申请的话都是奖学金和读博申请一起递的,一般来说读博都不会选择自费的。奖学金有很多种,有全奖,有cover生活费,有cover学费的(你现在是哪一种?)我现在是全奖(Yeah)。我当时就是本科分数没能申请上奖学金,去读了Master(Research)。但如果读Course Work只要你有文章,也有机会去读博士的。

每次评给不给奖学金,是所有申请人的条件摆出来,互相比。每一个评选条件都有对应的加分。不过这个奖学金评选在博士入学的时候评一次就好,如果你拿到那个奖学金就是一直有了。(那你现在生活费学费都不用自己出咯)额,对,每两周发一次钱,一次一千多,跟低保差不多,哈哈哈。

7
(霁哥身穿防护服)

霁哥说:读博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可能跟一般人想象的不太一样,并不是所有读博的人都要花很长时间坐下来学习。我研究的课题不是材料吗,我觉得可能跟其他科目相比会更有意思一点。材料这个专业范围比较广的一个原因是生活中只要是个东西它都可以归类为材料。建房子(土木工程)有一门课是专门跟材料相关的,很多物理模型都是建立在比较经典的材料上。除了读IT我觉得跟材料没有特别大关系以外,别的科目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哈。

8
(霁哥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霁哥说:我理解的博士是这样的

(我说:关于博士,很多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体系可以看成是一个圆,你到大学阶段为止所学习的东西都是这个圆里的部分,而到了博士呢,就是在那个边界上往外伸出去的一个小点儿)。

霁哥说:哈哈,对,就是当你学了前人所有发现了的东西,之后怎么确认你博士能不能毕业呢,就是在你这个edge上,就是在这个圆里非常小的一个扇形里面顶出一个小角角。(你认同这个说法吗?)恩。但有时候也不一定,如果你把这个圆看做是基础科学的话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的博士生。你看我们这个课叫做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有人探讨Science的这一部分,有人探讨Engineering的内容。Engineering这一部分就是探讨一些工艺上的事情,比如怎么加工这个材料可以达到最好的性能,像这个就不会在基础科学的那个领域上突破一个小尖尖。

9
(霁哥在假装认真的研究)

霁哥说:读了博士之后的改变

我读了博士之后,生活倒是没什么改变,但是对生活的认知有了很大变化。我看问题的角度,思路会不一样。因为你学过去人的知识的时候也是在学习过去人的精华,学习过去人思考问题的一些方式。前人的理论,都是从非常简单的模型扩展出来的。通过学习他的数学公式,从数学公式衍生出一些物理意义,慢慢的复杂化。先从1D开始,到2D,3D。现实生活都是3D的,但是很多基础的理论都是从1D开始的。甚至从一维空间的一个单独个体开始学习的。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我也还是不知道的,我还是一直在学习的。

还有一个改变是,我觉得读博士之后我变得更温和更宽容了。我以前也是个脾气很大的人(笑)。以前我给同学做期末复习会讲一些我的理解,然后大家听不懂我就很生气,我心里觉得我说的没毛病啊,为什么你们都不懂呢!我学了博士之后学会去研究事情的本质,事情发生了之后会多去想一想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就能更多地互相理解一些。

10
(霁哥的恶趣味)

霁哥:我今后的打算

一般来说博士毕业以后有两个传统的方向。一个是留校在教育界,另一个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比如某公司的研发部门,某试验机构的一个部门之类的。在教育界的人的职称都是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academician;然而在学校以外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奋斗的人叫specialist,professional, scientist之类的。相比而言,我比较想去做纯粹的研究。(那你以后就是scientist啦)哈哈,那是很久以后的事儿啦。

11
(其他博士的恶趣味)

其他闲聊之——
问霁哥:现在女博士多么

还是挺多的哎!我们就有很多女博士。(现在博士都长得完全不像脸上写着博士两个字儿,像你走在路上完全看不出来)只能说澳大利亚的博士还是比较好毕业的。(笑)你去中国看很多博士基本都是蓬头垢面的,其实我也差不多哈哈哈~~

12

13

(Hilmer Building 里的各种设施)

结 语;霁哥给我的感觉跟我对博士的既定印象截然不同,没有浓重的学术气息,反而极具幽默感和人情味儿。在采访他的时候也碰到了霁哥的博士同学,无一例外丝毫没有被学习压垮的样子,都显得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如果你像霁哥一样,坚定地想走上科研的道路,那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希望现在在看文章的你,也可以跟霁哥一样,登上知识的金字塔顶峰。
悉尼办公室:

 

14

 

                  联系电话:95040482170(国内直拨,市话收费)
                  (02) 9283 1068 (澳洲境内)
                  1316/87-89 Liverpool Street Sydney NSW 2000
                  澳信原创文章严禁抄袭

16

01 二月 2018